即《内经》论春脉多弦,亦不过仿佛稚阳之初动,略见为弦,以应春生之令,而非若疟脉之弦也。恶菊花、羊蹄、硝石。
若汗出恶风,及微恶寒,皆表未解,必待发散而后愈。设或狂言直视而遗尿者,又为肾绝而不可治也。
若未曾经汗,宜和解,曾重发汗,宜补。而嘉言云:饮因于湿,有热有寒。
已吐下后,邪气壅塞而未尽,心中郁闷而不舒,又当随其虚实以治之。外入者,六气时行之火由上而下者也,实火也,故其见证自经及腑,自腑入脏,初则发热咽痛,继则咳嗽呕吐,渐至饮食减少,大便或溏或秘,小便或数或涩。
故感受之因,异伤寒,异温暑,异非时感冒之寒疫。惟伤寒人独不出汗,因伤营而不伤卫,以寒气收藏故也。
若入里者,宜用苦寒之药以下之。故真气内虚,脏气不治,慎不可汗下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