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条皆是痰饮,此乃痰火上冲。太阳病传入少阳,胁满干呕,往来寒热,症见沉紧弦脉,症脉皆是少阳,故用小柴胡汤。
(方见在湿门。痧未出,忌补虚。
有人饮酒过多,因酒作病,胸脘不快,其气扪隔,服无数二陈汤,竟无寸效,由是不喜饮食,复以调气散投之,致发大热,自后只用薄荷煎、鸡苏丸、麻仁丸,日就痊愈,乃知胸脘闭隔,热在上焦使然耳。 无汗,脉浮数,先以羌活冲和汤散表,后以双解散和解表里。
太阳病,头痛发热,身疼腰痛,骨节疼痛,恶风无汗而喘,麻黄汤主之。 伤寒发热,四日,厥反三日,复热四日,厥少热多,其病当愈。
以上三阳忌发表者,表邪已解,身汗已多,无表症,不必再用升提发散。上气者,气逆而上,呼吸喘促,分气紫苏汤、苏子降气汤,或嚼苏合香丸以秘传降气汤气隔者,阴阳不和,中脘窒塞,五膈吐噫,食不能下,五膈宽中散、和剂七气东加木香、气滞者,滞于胸膈则胀满,滞于手足则浮肿,滞于腰间则坠痛。
例如热病胃寒人,多服寒凉,反变里寒而用温里者也。少阴病,得之一二日,口中和,其背恶寒者,当灸之,附子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