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匮》用葛病者一身尽疼,发热,日晡所剧者,此名风湿。自利不渴,脏无热也,宜理中汤主之。
然必脉浮者,病在表,可发汗。脉者,血之府也。
余同前法。 此阴中有阳,乃阴阳相搏而为厥热,与阴厥亡阳者迥别也。
栀子以治内烦,柏皮以治外热,甘草以和中气。或胃实而谵语,或手足躁扰,而至于捻衣摸床者有矣。
所以然者,本发热六日,厥反九日,复发热三日,并前六日,亦为九日,与厥相应,故期之是日夜半愈。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,仲景特揭口苦、咽干、目眩为提纲,奇而至当也。
病在少阴而刺厥阴,实则泻其子也。卢氏以柴胡、半夏得二至之气而生,为半表半里之主治,俱似有理。